國艦國造的潛艦海鯤號,在上周17號進行首度海測後,引起不少民眾關注,而在今天海鯤號再度進行第二次海測,針對潛艦的精細儀器,同步進行測試,而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也透露,海鯤號完成浮測後,會依序從50公尺的的潛航,推進到200公尺的潛航,並進行各系統操作的實測,預計9月30號完成海上測試,11月交艦。

海鯤艦從台船船塢出發,海軍、測試人員站在船艙上,監看航行相關數據,海鯤號進行第二次海測,同樣吸引大批軍事迷到場觀看。軍事迷:「就覺得很震撼啊,很高興啊,覺得說台灣能有這一部,很不簡單。」軍事專家 紀東昀:「包括了它的航海雷達,以及通訊桅桿,還有電戰桅桿,都伸出來進行測試,水面測試應該還有,兩到三次的機會,可以完善整個相關的測試期程。」據了解,海鯤號至少要進行四次浮航測試後,才會進入到潛航測試,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,也在立法院透露海軍接下來的規劃。海軍參謀長邱俊榮:「那浮航測試,基本上會做大概三次到四次之間,我們會作一些裝備的調整跟調校,完成淺水的試航之後,還會再進入到深水。」

海鯤號完成浮測後,會依序從50公尺的的潛航,推進到200公尺的潛航,並進行各系統操作的實測,包括推進系統、導航系統、通信系統、聲納與武器系統等,加上必要的作戰測試,預計9月30號完成海上測試。海軍參謀長邱俊榮:「跟委員報告,那我們原先部分的整個期程規劃,是在9月底,也就9月30號要完成海上測試,交艦的時間是在11月份。」海鯤號第二次測試,讓軍事迷相當興奮,以往外地軍事迷會透過"高雄港第二港口即時影像"來關注海鯤號動向,但現在卻出現無法播放錄影存檔,原來台船公司以航安、機密為由,要求高市府暫時關閉影像服務。雖然全台軍事迷,無法透過畫面一睹海鯤號海測過程,但二次海測順利圓滿成功,也象徵台灣國艦國造,自主研發潛艇又往前更進了一步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海鯤號第二次海測順利,真的讓人超感動!台灣潛艦自己造,還能潛到200公尺,太猛了!看見國艦國造一步步實現,中國應該壓力爆表吧,真的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,期待11月正式交艦!

看來是穩了

每一次玩戰略遊戲,台灣那兩艘(敬禮)終於可以退休養老了

想的美 抓去當訓練艦 偽裝艦

中國海軍瑟瑟發抖

那個一直扶著儀器的是怎樣 沒有繩索嗎?

居然可以潛到200公尺 中國海軍..跪了

一定要成功,構成威脅对岸艦隊的多重武力

真正交艦才叫穩,現在就像首輪面試到一半而已 穩啥

台海深度不到200吧,這是要潛進太平洋?

台灣海峽平均深度大概在50~60公尺左右,200的話應該會去太平洋區域,不然就是去澎湖水道附近 那邊大概有100~200公尺深

那個抓著航海雷達的應該是領港吧?

板上陸軍退伍軍官繼續支持凍潛艦預算:)

蒼龍可以潛600

網路資料顯示海鯤號設計潛深大概在350~420公尺左右

一般的傳統動力潛艦大多可以潛到300公尺以上的深度

不錯啦…希望ㄧ切順利

加油!按部就班11月交艦

300公尺夠了,台灣海峽平均深度不足50公尺

宮古海峽深度就深一點,平均深度百公尺以上

實戰的時候都是在太平洋保補給線的

海峽裡面的東西不用用到潛艦

還有一段時間,期望接下來順利!

祝順利

高雄港出去西南海域超深的好嗎

領港是後面戴鴨舌帽的那位

如果選擇500噸左右,可能早就量產成軍。

這又不是在百米賽跑,光快有什麼用。

又在500噸!二戰U艇就都750噸起跳了

為成軍而成軍,然後去削足適履造一個不符/不敷需求的東西出來是在??

U型潛艇的目的跟國內的用途完全不同,戰場也不同。

澎湖海域只靠成功級可以說是相當薄弱的防守

其實三五百噸也不是不可以,但前提必須是無人潛艦。

有人艦很難有足夠的動力。

期望順利完成

小潛艇不就有再測試的慧龍,嘖嘖愛糾結小潛艇又不做功課

應該是航海雷達 圓盤雷達罩

裡面可能是旋轉的雷達天線

當然電戰桅杆也有可能 全向接收ESM

至於小潛艇愛好者 小潛艇降噪更難 因為減震筏很難做小

有些人吸取資訊就來自敵國大外宣

前幾年說IDS只能潛航能力只能在台灣海峽

現在瞎掰二國發生戰爭只會在台灣海峽用不到潛艦

噗~~

11月能完整功能交艦???驚

海鯤加油,讓投降派崩潰!

這個超有梗讓我想到海灘男孩>>>板上陸軍退伍軍官繼

續支持凍潛艦預算:)

500噸就只有無人潛航器之類的東西才有機會

有人潛艦根本想都不用想 說出來丟臉的而已

支持凍結潛艦預算這點有其合理性,不是罪大惡極。只是要一併思考相對選擇後的風險跟問題。

就像500噸小潛艇,如果是二十多年前未取得美方協助時,先嘗試建造原型艇,就像韓國一開始從200噸海豚級練功。但現在已經確定獲得美方大力加持後,還堅持小潛艇路線就……

真要搞水下奇襲,與其用500噸潛艇折磨官兵,不如多造幾艘海鯤、搭配100噸級無人艇群,效果才更好吧?

海鯤配慧龍才是正解

500噸 不考慮能放入的裝備、性能、武器彈藥量,只想著戰場只能在台海,不會出現在其他地方??

希望順利,潛艇每多一艘,对岸到時候渡海成功機率就更降低一些

誰打的魚叉 代客發射

小潛艇 不是往無人機去處理

做什麼500噸,作現代電子化的回天啦,一個人就能駕駛攻擊,選我正解